396個“十戶聯防”責任區,守望鄰里平安
近年來,金壇公安分局東城派出所創新完善“十戶聯防鄰里守望”機制,將轄區12個社區、5個村委和7.6萬戶居民,細化為97個基礎網格、396個“十戶聯防”責任區,并按照“一警多格”的原則,設置13個社區警務單元、30個警務網格,積極探索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今年以來,轄區刑事發案、侵財和娼賭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4.5%、22.7%、20.6%,刑事案件破案數同比上升36.2%。

分片包干,“十戶聯防”守望鄰里平安
作為金壇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東城街道由城市、農村、企業園區和城郊接合部等區塊組成,地域特征顯著,治安情況復雜,治理難度較大。
東城派出所所長楊凱介紹,東城派出所轄區面積72平方公里,轄區寄住人口、流動人口分別達9.8萬人、6萬人,此外還有出租房5875戶,危險物品單位一百多家,中小學幼兒園19家,寄遞企業及網點51家。而派出所現有民警只有38名,輔警90名,年均警情1.03萬余起,受理各類治安案件1800余起。
如何破解警力不足難題?東城派出所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力量“吹哨員”和“支撐點”的作用,大力提高網格化治理工作效能。
“我們依托基層黨建組織體系,充分發揮社區民警進兩委班子的作用,推動完善‘街道主推、村社主管、網格主抓’的三級聯動模式,把97個黨支部和497個黨小組建在基礎網格上。”楊凱說,他們以樓幢、自然村為最小單元,以300到100戶為劃分標準,將轄區12個社區、5個村委和7.6萬戶居民,細化為97個基礎網格、396個“十戶聯防”責任區,并按照“一警多格”的原則,設置13個社區警務單元、30個警務網格,做到“全面覆蓋、分片包干、網格到底”。
東城派出所將糾紛排查上報、違法線索舉報和發現處置問題隱患,作為網格員的主要職責,以“抓排查、除隱患、保安全、護穩定”為重點,明確網格員責任、任務、目標三張清單,推進基礎信息采集、矛盾糾紛調處、安全隱患治理、社區平安創建四個常態化聯動。
優化隊伍,“以獎代補”激發干事熱情
為調整優化網格員隊伍,東城派出所通過志愿招募、鄰里互薦,發展“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十戶長”1482名,將觸角延伸到最基礎單元;通過民意訪評、選拔招錄、聯審公示,對不作為的網格員予以清退,配強“熱情高、素質高、責任心強”的網格員隊伍,充分依靠群眾管好群眾自己的地盤。
“我們由社區民警擔任網格指導員,每日通過微信群交流網格信息、推送任務清單、發現處置問題;每周會同網格長召開工作例會,讓每名網格員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楊凱說。
為有效調動網格員的工作積極性,他們以街道為主體,實行網格員積分考核、公示監督與線索獎勵相結合的管理機制,明確基礎信息、安全穩定、治安防范、服務管理等九大類64條考核標準,其中派出所考核權重占比達50%,并根據每個社區村委實際最高配發5萬元專項獎勵經費。
“我們還出臺《東城街道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配套制定工作規范、培訓方案、公示監督、考核獎懲等規定,每年落實網格員保障經費200萬元,探索建立‘以獎代補’‘擇優晉升’制度來激勵網格員認真履職。”東城街道辦事處主任潘明志介紹,今年以來,轄區網格員人均年收入提升至5000元,其中優秀與后進差異達60%,7名網格輔警轉為社區干部。
與此同時,推進金江苑、華勝新村、青年公寓等11個居民小區的智慧安防體系建設,建成視頻監控點位256個、車輛抓拍設備38套、人臉門禁系統381套,無線智能煙感設備165套、RFID前端采集設備49套,基本實現了由“人工防”向“智慧防”的轉變。
常態治理,“三大轉變”助推平安共享
“東城派出所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平安’的理念,通過創新實施‘十戶聯防’網格治理模式,在風險治理、隱患排查、治安防控、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了切實作用。”金壇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網格員在承擔信息員、治安員、調解員職責的同時,主動發揮自身的職能與優勢參與社區警務,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積極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及時主動上報各類問題隱患,并就問題解決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變“應急管理”為“常態治理”。東城派出所通過深化“十戶聯防、鄰里守望”,有效組織網格員常態化沉入社區,開展基礎排查和數據核查,對實有人口、房屋、場所進行了全面排查。
變“粗放管理”為“精細治理”,精準指導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大化解,協商解決小區加裝電梯等棘手矛盾12起,矛盾糾紛聯合處置率達95%,重大矛盾糾紛同比下降36%。
變“被動管理”為“聯動治理”,培育壯大了“我愛我家”義工巡邏隊、“紅色幫幫團”“金馨就業幫扶站”等群防群治團體,提升平安共建共享效能。今年6月3日,東城派出所根據網格員提供線索,在碧桂園小區打掉了一個非法買賣國家保護動物團伙。
虞雪嬌 顧燕 汪磊 圖文報道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