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明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提高到15%左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剛剛過去的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并好于預期,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是五年來一系列重大政策效應累積,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為功的結果。過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的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再次令世界矚目,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
在李克強總理報告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正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
然而,我們在享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時,各種各樣的安全生產事故卻象幽靈一樣始終伴隨在人們的身旁。僅以火災為例,筆者從公安部消防局了解到:2013年,全國共統計火災38.9萬起,死亡2113人,受傷1637人,直接財產損失48.5億元;2014年,全國共接報火災39.5萬起,死亡1815人,受傷1513人,直接財產損失47億元;2015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門共接報火災34.7萬起,死亡1899人,受傷1213人,直接財產損失43.6億元;2016年,全國共接報火災31.2萬起,亡1582人,傷1065人,直接財產損失37.2億元;2017年,未有相關統計數據。
而且,重特大事故也并未鮮見,簡要列舉如下:
2013年4月14日,湖北襄陽市樊城區迅馳星空網絡會所火災,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傷,過火面積約510平方米,直接財產損失186.9萬元;
2014年1月11日,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火災,燒毀古城內磚木結構建筑343棟、建筑面積59980.7平方米及屋內設施設備、物品等公共設施,房屋直接財產損失8983.9萬元;
2014年1月14日,浙江臺州溫嶺市臺州大東鞋業有限公司火災,造成16人死亡,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620萬元;
2014年11月16日,山東壽光市龍源食品有限公司火災,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40.9萬元;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難,8人失蹤,798人受傷住院治療;304幢建筑物、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集裝箱受損;
2016年,未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火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年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火災。
2017年6月5日,山東臨沂金譽石化有限公司“6.5”爆炸著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傷;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新建村火災,共造成19人死亡,8人受傷;
2017年12月9日,江蘇省連云港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人受傷。
眾所周知,安全是永恒主題,也是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安全生產大如天”,是實打實、硬碰硬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整個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大局的大問題。必須真抓實干,以扎實的行動落實各項任務,而生產單位必須切實負起安全生產和員工安全的主體責任。
在我國,安全管理的制度有,安監人員有,安監設施設備有,安全培訓也做了不少,安全會議開了無數、安全檢查做了多次……,每年還是發生這么多次安全事故。于是乎,人們不禁要問:領導如此重視,“安全生產”事故 何以一再發生,象幽靈一樣始終伴隨在身旁?問題出在哪里呢?
通過安全管理實踐,可以發現問題的表象:安全隱患頻現,且未排除;部分生產單位和人員對安全隱患漠然,無視甚至不曉得身邊的潛在隱患;所謂領導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多是層層加碼的“文山會海”,以文件落實文件,工作作風漂浮,造成安全管理松懈,滑入到了形式主義的深淵;上級監管檢查愛“作秀”、走過場,檢查過后“推杯換盞”,隱患依舊。
為了彰顯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各級領導變著法折騰,大動員大部署、領導干部靠前指揮、責任狀、結對子,花樣翻新、名堂搞盡。還喜歡加班加點,要求基層“5+2”、“白加黑”地干。為什么要加班?凸顯重視啊!都要求下級加班加點了,還能不重視嗎?
所謂的安全檢查,多數勞師動眾,轟轟烈烈,卻不過是一場做給媒體和公眾“觀賞”的表演。領導“演”新聞不遺余力,基層干部則既要做導演,還要兼群眾演員,實在苦不堪言!
究其原因,至少有幾種:
1、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在其位,少謀其政,問題越積越多。
2、領導干部怠政懶政,自身職責推卸給基層。基層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大事小情本就忙碌。在“屬地管理”的名義下,不少原本由上級部門領導擔負的職責推卸給基層,基層責任與事權之間的落差,成為基層治理中不得不面對的尷尬。
3、監管人員監督檢查不力。不認真履行職責,不細查每個環節;即使發現存在問題,睜只眼閉只眼,不去警醒,原則性不強;安全檢查記錄胡填亂寫,不負責任。
4、安全責任規定不明。安全生產出了問題,哪個領導應負什么責任,安監員應負什么責任,事故現場的技術員、事故班組的班組長應負什么責任?每個責任者各應該承擔多大經濟處罰?責任不明確、執行不堅決、處罰不嚴格,起不到應有的警示、警戒、警醒作用。
5、安全培訓組織不力。起碼應懂得安全生產基本常識,很多人知之甚了,可見安全培訓組織及效果。
6、安全考核不合理。安全管理頂層設計不明確,考核基層往往是“一票否決”,輕則扣“票子”,重則“摘帽子”,難以服眾。
7、把手段當成了目標。制訂安全生產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規范化實施細則,最終目標是為了作業安全有序,有章可循。目前,安全管理(含安全檢查)的誤區在于只重視這些制度的書面形式,“手段成了目標”。
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1、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不實在。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國家推行的法定工作,現實中未落實。
2、安全生產評價報告無實效。評價報告編寫者自身有無資質,評審時互留情面,備案后束之高閣,最終導致安全生產評價報告沒有發揮實效。
3、安全監管方式不深入。監管進行“走秀”以后,隱患無人問。
4、安全生產宣傳范圍不廣泛。安全生產宣傳蜻蜓點水,難以深入人心。
5、安全生產教育作用削弱。安全工作流于形式主義,使部分職工對安全工作產生抵觸情緒。
6、安全培訓效果難如人意。安全生產基本常識,很多接受過培訓的管理者還知之甚少,可見安全培訓效果。正所謂,“安全生產培訓不到位就是大隱患”。
7、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實。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高,或存有僥幸心理,從而使生產現場的許多安全措施沒有得到執行。
8、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力。以追求效益為最大化原則,現實中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安全”,故而應付達標監察,并未落實生產主體責任。
9、安全管理實際失控。由于安全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實際上仍有許多工作要求沒人去落實,也不明確該由誰去落實,最終使安全管理失控。
我國安全管理效果何以如此寥寥呢?
“透過現象看本質”。目前所做的安全管理努力并未有效阻止各種安全事故對國人的傷害,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目前缺少一個符合現代安全防范實踐的、并具有綜合安全管理功能的安全保障體系。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現代安全管理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已發生重大變化,傳統安全管理理論已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還有,我國安全監管的追責機制出了問題。安全監管講究“失職追責”。可問題在于,如何判定領導干部“失職”了呢?太沒法判斷了。于是乎,事故調查組就以該開的會開了沒有、該發的文發了沒有、該有的“規定動作”做了沒有為依據,以此判斷領導是否切實履行了工作職責,是否存在“失職”。至于這些“規定動作”效果如何,那就沒法說了。甚至這些規定動作如何算是如何執行到位,那也是一本糊涂賬。
另外,免責機制還未建立。關于“盡職免責”,不能“只聞雷聲,不見雨下”。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當下,只有轉變安全理念,在現代安全防范理論(現代安全管理的對象已不是單一的生產安全事故,它還包括消防事故、地質災害、氣象和天文災害、員工失控事件、公共衛生事件、外部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影響安全的事件)指導下,建設一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才能有效實施安全管理,并減少和阻止各種突發安全事故對人員的傷害。
而安全監管責任不追究,就會導致安全生產的懶政、怠政;一追究,又走入了形式主義的泥沼。解決的辦法是:須區分過錯責任與領導責任。
過錯責任就是監管中的過錯而導致的責任,包括履職不力或履職錯誤。這種過錯責任僅僅針對具體的監管人員、辦事人員和決策人員(包括決策的領導),誰該查的沒查,或者查的過程有失職,該走的程序沒走,那就要承擔責任,嚴重的屬于瀆職犯罪。過錯責任與有沒有發文、有沒有開會沒關系,與有沒有按上級的要求部署大檢查也沒有關系。
同時,如果存在監管的失職,則監管人員的直接領導或地方政府大員要承擔領導責任。領導責任與自身的過錯無關,只與其下級的過錯有關。當然,對領導責任的追究,主要是向上級作檢討,向國民致歉,嚴重的才引咎辭職。有了安全監管領導責任這個緊箍咒,領導者就不會“作秀”,就會關注具體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是否有實際的效果,去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切實有效地防范事故的發生。
最后,建立免責機制。盡快落實“盡職免責”規定,這是是安全工作人員應有的權利。如果安全工作按執法計劃進行,制度規范、程序完善、盡職有痕、履職到位,就應該“盡職免責”。
總而言之,就像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明確的,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商貿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大量涌現,增大了日益復雜的城市運行系統中的安全風險。應堅決落實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示精神,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現代安全防范理論指導下,建設一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監管追責機制,落實“盡職免責”規定,努力推動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變安全生產是事故多發現狀,肩負起安全生產工作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使命,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貢獻。
最新新聞
熱門系統
“安全生產”事故何以一再發生?智慧消防是時候登場了
發布日期:2018/12/20 16:45:36 來源:admin
上一條:更“智慧”的消防 如何讓人更幸福
下一條: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